社会飞速向前,科技日新月异,人却在慢慢变老。“421”家庭结构,甚至“2421”阵型,越来越常见。2个90岁以上老人,没有自理能力。4个60岁以上老人,基本在照顾90岁以上老人,兼互助养老。2个中年人兜底,处理家庭所有处理不了的事情,还要挣钱。1个孩子,正在长大。
西方国家很多老人都会选择在养老院养老,而在我国,在社会基本认知层面,还是愿意选择居家养老,由子女来照护。居家养老的意义在哪里,如何才能更好地照顾好我们老去的父母?
照顾老人,是生命延续的必然和意义
生命是连续的,也没有一个人是能够独立生存的;人们按顺序在这个世界出生,最后按顺序离开这个世界,这是人类的宿命和必然。活着的人为长辈家人送终也是人生重要的责任之一,每个人都是承前启后的桥梁。
日本有一句话,“子女是看着父母的后背长大的”。即使是需要自己介护的父辈,已经衰老的瘫痪在床,或已经糊涂到不认识你是谁,你也应该带上你自己的子女来探望他们。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过程,这也是你教育子女什么是生命的重要机会。这是生命的最终形式,没有人例外。
什么是生命?什么是家族?什么是生命延续中的自己?生命的价值在哪里?理解这些,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很多好处。一个对自己父母不尽心尽力的人,自然也不会得到自己子女的尽心尽力。孩子在父母对待长辈的态度中,可以感受和理解世代间生命的纽带,感觉到自己被需要,感受和理解自己的承前启后的责任。
照顾老人,可能是跟自己原生家庭和解的最后机会
一个家庭,几十年生活在一起,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很多事,也有数不清的纠结。家庭成员间的感情往往也很复杂。有爱,也有憎,有理解,也有误解。
家人不是外人,也正因为不是外人,这里才会发生更多的感情交融和冲突。母女、父子间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。家人间的喜怒悲欢,也只有在家人还在世时才特别强烈。
作为照顾者,应当记住,你面对的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有权威的长辈,他现在只是一个需要你像父母一样照顾的“老小孩”。
爱,要报答;憎,要原谅和和解。通过介护来进行身心投入,这是达成的最后机会。怀着体谅,原谅,报答的心态,你做得越多就超度的越多,你就会得到更多心灵上的祥和。
照顾老人,可以让家庭成员更家团结
一个家庭的介护工作不能只推给某一个人,家庭的意义就在于责任与义务共有,患难与共,同甘共苦。成员间的协助协力是家庭介护工作能持续的首要条件。
家庭中有人需要介护,自然会涉及家庭内的介护分担。可以将照护分为几个部分:
1.身体护理,包括饮食、排泄、更衣、入浴、服药、注射、疾病护理等。
2.家事介护,包括药品管理、洗涤衣物、打扫房间、购物、炊事等。
3.医疗照护,包括就医、随访、住院、开药等。
4.社交照护,包括接待老人的访客、安排老人外出活动等。
5.文娱和健康促进活动,包括帮助老人去公园,看演出等。
如果照护老人的人手较多,可以按照这些方面把介护内容进行合理分解,相互理解和明确各自的责任。
照护老人,要接受不可逆转的丧失
随着年纪增大,老人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功能和智力上的丧失。有的老人连子女也不认识了,有的老人会有“往事历历在目,现在模糊不清”的感觉,有的老人会越老越孤独。因此,家人的陪伴,精神上的支持和温暖等,是晚年最珍贵的,家族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。
作为子女一定要调整心态,接受老人的现实,淡然处之,完全不必为之苦恼,感到见不得人。“老小孩”是一句非常精准的形容。
主要介护者需要体谅和休息,也需要外界的帮助
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,目光容易集中在老人身上,而主要介护者很容易被忽略。其实压力和负担,精神和肉体上的疲劳蓄积,主要介护者最大,远远超过被介护者本人。长期慢性的疲劳(劳心,劳神,劳力)侵蚀着主要介护者的身心,要想长期持续下去,规律性的休整(离开介护环境,完全休息)十分重要。
家庭介护也并不是什么事都要家人做。可以考虑请专业人员帮忙(请护工、社区护士),充分利用周边可用的资源(日间照顾中心等)。
让老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
在老人生活中,作为子女的介护者只是配角。老人能做的事要坚持让老人自己做,家人只是帮助协助,不是代办包办,介护不应该做过头。
照顾者也不能越俎代庖,武断粗暴的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老人。也不能有口头或是态度上的软暴力。同时,被照顾的老人也不应太过依仗子女的孝心,就一味的、被动的甚至甘于被侍候,放弃努力。不管什么时候,都应该努力进行康复锻炼,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。
上一篇:没有了